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支教五年,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在线阅读 - 第364章 改稻为桑

第364章 改稻为桑

    最好的资源,最好的老师,果然是皇上最先享受。

    难怪皇上把先生隐居的陆家村控制的严严实实的,如果不如此严密控制,恐怕找他学习的大臣子弟,富贵子弟,会把陆家村的高山踏出一条路来。

    这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。

    “秦先生果然是学究天人也!”

    “我们的子嗣,如果能学会他学问中的一些皮毛,都足以成为国之栋梁。”

    “这完全不是在夸张,以前秦先生给皇上出的那些治国之策,三个月内就让大明富裕起来,短短十天,就让大明国库的精英堆积如山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摊丁入亩,打土豪分田地等治国之策。但凡学会其中的一条,都能成为千古名臣。”

    “他在军事上的理解也是神仙水平,武将们学会了一星半点,就能成为千古名将。君不见高丽侯华云龙,用了他的策略半个月就扫平了高丽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沐英,也是用了他的策略才彻底解除了西南匪患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高炉炼钢炼铁,大明的神机火枪,也是他造的。”

    “秦先生的学问、军事才能,治国才能……已经远远超过了诸葛亮,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能和神机火枪比?他简直是全能型导师。”

    “他的高度已经超越了凡人水平,达到了神仙的层级。”

    “只可惜,我们的子弟没机会到秦先生跟前拜师,太遗憾了。”

    “秦先生是稷下学宫的院长,如果他将来有一天出山,进驻宏伟的稷下学宫……”突然一位大臣眼睛一亮,“这么一来我们的子弟,是不是就有几乎触碰到他了?”

    “只要我们的家族子弟,能加入稷下学宫的学院……秦先生作为院长,很可能给弟子们讲学的。”

    “有道理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安静!”

    “安静!”

    朱元璋摆了摆手,示意群臣不要再议论了。

    “汽轮纺织机是科学技术,并不是什么鬼怪神异。”朱元璋道,“我们可以随便利用,没有触犯任何禁忌,更不违反天道,对此大家就不要再讨论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错,不错!”

    “皇上圣明!”

    群臣纷纷说道。

    都同意这是正常事件,不是什么鬼神作怪,朱元璋刚才风的比喻已经说服了他们。

    而且之前有一个说用奇技yin巧代替人力有违天道的迂腐读书人,已经被斩了。

    “如今我大明有了汽轮纺织机,如果批量生产,投用到江南的纺织工坊里去。每年纺织出来的丝绸,必定是以前的百倍以上。”朱元璋道,“如此大的变局,列位臣工有何建议?”

    “大明的丝绸多了,这是毋庸置疑的好事。”刘伯温道。

    他对汽轮纺织机的接受速度比其他大臣要快一些,以前他在应天府大街上,还买过外国人的商品,见的东西多了接受新鲜事物自然快。

    “的确是好事。”李善长道,“之前那个反对的御史,说汽轮纺织机纺织速度快了,会让很多人失去工作,也不是什么大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不错。他们失业了,自然可以去做别的事情。”汪广洋道。

    “咱不是来听你们说好坏的,而是让你们提建议的。”朱元璋神情一凝,道。

    “禀皇上。”此时,杨宪站出人群,道,“汽轮纺织机生产速度太快,江南地区的蚕茧肯定会不够用了。以前一年的蚕茧,估计半个月就会被消耗光。”

    “因此臣建议,在江南三省,全面实行改稻为桑。”

    “只有在三个省全面种植桑树,才有可能满足汽轮纺纱机的生产。”

    “这才是你们该说的。”朱元璋道。

    改稻为桑?

    众文武大臣听了,顿时沉寂下来。

    这是一件大事,关系着江南地区的安定,和是否繁荣。

    如此重大的举措不是儿戏,绝不能轻易下达,必须要好好廷议一番。因为这个举措一出,会立刻影响到江南地区,几千万的黎民百姓。

    “皇上,桑树需要三年才能收获,拿来养蚕结出蚕茧,卖给纺织工坊,换取收益。”刘伯温道,“而这三年内,百姓吃什么?”

    “江南地区本就是大明的产粮大省,如果都改成了种桑树,大明的粮食可能就不够吃了。”汪广洋道,“丝绸虽然能拿到海外卖钱,销路也很好,但金银毕竟不能当饭吃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的海外贸易不是很发达吗,我们可以从海外收购粮食。”宋濂道。

    “恐怕不行。”这时候,商部尚书沈万三站出来道,“海外盛产粮食的区域也就那么几个,每年的产量有限,如果我们一直购买,他们必定要涨价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是三个产粮大省全部种植桑树,其中粮食的缺口必定很大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把良田改成桑树,似乎有点可惜。”李善长道。

    “如果不把良田改种桑树,其他劣质的天地,种出来的桑树产量满足不了如此多的蚕桑养殖户。”杨宪道。

    “尔等都别吵了。”朱元璋道,“咱已经决定了,在西南大规模种植桑树,让那里的百姓人人养蚕。到时候再把他们生产出来的蚕茧,全部供应给江南地区。”

    “西南地区丘陵山地众多,没有大平原,粮食产量本就不高。把桑树种植在山上,或者田埂上,也是废地利用。稻田照样可以种植水稻,对那里的粮食生产影响不会太大。”

    “江南产粮大省,不必改变。毕竟,粮食才是国之根本。在江南改稻为桑,就有点动摇根本的嫌疑。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纺织生产,耽误了大事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圣明!”群臣说道。

    “从遥远的西南供应蚕茧给江南,就有点耗时耗力了。”李善长道,“那里的山路难行,官道破烂,运转到江南起码需要一个月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这总比动摇粮食根本的好。”刘伯温道。

    “如此一来,就必须大规模修建官道了,以方便蚕茧的运输。”杨宪道感叹,“一个新机器的诞生,就诱发了诸多的相关问题,甚至改变全国。”

    “不错,不错!”

    人群闻言,纷纷表示赞同。

    “如果能有什么快捷的运输方式就好了,我们目前都是用马车运输。”刘伯温突发奇想。